随着社会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成人患者由于职业社交或美观的原因,希望得到“隐形的美观的正畸治疗”,由此美国的 Kurz 医生和日本的 Fujita 医生,先后发明了“隐形矫治器”——舌侧矫治器。这种矫治器一问世,便受成人患者特别是演员、模特、律师、教师、政府公务员以及公司白领等的欢迎。>>> 点击免费咨询,或者拨打24小时牙齿健康热线0591-88681777咨询,贝臣齿科医生为您解答!
目前,需要您了解舌侧矫治是当今正畸中含量高,临床操作复杂,治疗收费高,但是美观效果好的矫治。把托槽放置在牙齿的内侧面,使外面看不到矫治器的存在。舌侧矫治4-6周需复诊一次。治疗过程中,医生会要求您按时复诊,以便使牙齿产生良好的移动。
这种从上世纪60~70年代发展至今,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种了,只是它的治疗要求、操作难度都很高,和唇侧矫治器有相当大的不同,即使是很熟练的唇侧矫治医生,也需要进过特别的培训,才能进行开展舌侧,目前我们国内只有个别正畸医生开展这项。
近年来,牙齿美容发展迅速,尤其是口腔正畸治疗,患者往往以改善美观为就诊的初衷。但患者对正畸治疗的要求并不仅停留在矫治后的美观改善,矫治过程中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。1978年Fujita在日文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舌侧矫治的论文,引起了正畸界的广泛关注,现将这一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。>>>文字看累了?点击直接免费咨询吧!
舌侧矫治的发展简史
20世纪70年代,在方丝弓垄断了半个世纪后,学者们开始探寻更新、更科学、更美观的矫治,如舌侧矫治、直丝弓、无托槽矫治等。日本正畸医生Fujita早对舌侧矫治进行了系列报道,包括牙齿的舌侧解剖外形、舌侧托槽的设计与改进、弓丝弯制等,并提出舌侧矫治的标准弓形为磨菇形。随后,舌侧矫治的应用在美国出现了一次高峰,但当时该项尚不成熟,临床上遇到许多问题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,舌侧矫治不断被完善,简化了临床操作,缩短了疗程,提高了矫治效果,并在推广应用中逐步认识到其优点。
舌侧矫治的应用前景
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逐步重视,接受正畸治疗的人将会越来越多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人正畸比例不断上升。由于成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复杂,对矫治器美观要求更加强烈,甚至因不能接受唇侧矫治器而放弃治疗。此外,一些特殊的行业也在客观上妨碍了唇侧矫治的进一步普及。舌侧矫治具有"隐形"、矫治过程中不影响美观等优点,可满足这些特殊病人的需要,进一步扩大了正畸治疗的适应证。
近年来,计算机-CAD/CAM被引入舌侧矫治。Wiechmann D将病人的原始模型扫描到计算机上,在三维方向上灵活设计个性化托槽和带环,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舌侧矫治器。该矫治器具有体积小、准确预成第二、第三序列弯曲、基底与牙面更贴合等优点。减少了对舌体的刺激和对发音的影响,增加了粘接强度,缩短了疗程。托槽和带环的基底是根据每个牙齿的舌侧外形设计成球形,基底与牙面基本一致。因此,可以在口内进行直接粘结,简化了临床操作。>>> 还有不明白的,点击免费咨询,或者拨打24小时贝臣美牙热线0591-88681777咨询,贝臣齿科医生为您解答!
在线咨询(向医生医生免费咨询)名医在线近距离